煤质颗粒活性炭是一种以煤炭(主要为烟煤、无烟煤)为原料,经破碎、筛分、炭化、活化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活性炭,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、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、废气治理、脱硫脱硝、溶剂回收等领域。以下介绍:

1. 原料特性
主要采用烟煤(如气煤、肥煤)或无烟煤:
烟煤:挥发分高(20%-40%),炭化后孔隙结构较发达,适合生产中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。
无烟煤:固定碳含量高(≥80%),灰分低,机械强度高,适合要求高强度、低杂质的场景(如饮用水处理)。
原料煤的品质直接影响产品性能:低灰分(≤10%)、高碳含量的煤炭能减少活化过程中的杂质干扰,提升吸附效率。
2. 核心生产工艺
破碎与筛分:将原煤破碎成一定粒度(通常 1-8mm),筛分去除细粉和大块,保证颗粒均匀性。
炭化: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(温度 600-800℃)加热,去除煤中的挥发分(如甲烷、焦油),形成富碳骨架。
活化:通过物理活化(水蒸气、二氧化碳)或化学活化(氯化锌、磷酸)扩大孔隙:
物理活化:常用水蒸气,在 800-1000℃下与碳反应,生成微孔(孔径<2nm)、中孔(2-50nm)和大孔(>50nm),环保性好,应用最广。
化学活化:低温(400-600℃)下进行,孔隙更发达(尤其中孔比例高),但需处理化学废液,成本较高。
后处理:包括酸洗(降低灰分)、水洗(去除残留活化剂)、干燥、筛分分级等,提升纯度和稳定性。